您的位置:聚焦>正文

今日出伏,来看诗人的欣喜之情

8月20日出伏,今年伏天正式结束。虽然不会马上凉爽,还要当心“秋老虎”发威,但在诗人的眼中,“伏尽热随尽,古语常有凭”,告别难耐的酷热,欣喜之情溢于言表。

“三伏光阴过,初秋宇宙新”,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陈曦骏告诉记者,在北宋诗人唐庚看来,三伏一过,秋风吹散了炎热,宇宙之间似乎焕然一新。


(资料图片)

怎么度过这快乐的日子呢?唐庚约上了几个朋友相聚:“一杯相马酒,千古竹林人。山入永嘉屐,蚁浮彭泽巾。”他们是什么人?诗人用了一连串的比喻:如同伯乐一样的人才,如竹林七贤一样的名士,像谢灵运那样尽情游玩,像陶渊明那样畅快饮酒。和他们这样的知己一起登高宴饮是多么快乐的事。

北宋的大诗人张耒在出伏之日见凉意已至,一口气写了三首,表达愉悦心情。

《出伏后风雨顿凉有感三首·其一》中有“幽草虫响息,高叶露华凝。戢翼乌尚宿,引吭鸡屡鸣”,草丛中有昆虫响声,树梢上有露水凝结,乌鸦敛翅止飞还在安睡,公鸡兴奋地打着鸣,给人带来的是无尽的爽快和惬意。

《其二》中写道:“三伏如汤釜,熏煮理亦足。西风半夜雨,窗户一清肃。那能惜摇落,共喜过炎燠。老人亦晨起,稍进杯中醁。”三伏天如同在热汤里煮着,老天还觉得理直气壮。三伏终于过去,半夜里西风吹着秋雨来临,听着敲打窗户之声,天地间都是凉意。哪能为飘落的树叶叹息呢,一起来庆祝炎热天过去吧。老人也起得早了,享受杯中的美酒。

另一首“残暑扇中尽,新凉枕上归”,从扇子收藏、枕上凉意写出时序的变化;“来鸿飞集喜,卒岁稻粱肥”,南来的群雁也为岁暮得到充足的食物而满足,诗人借此表达心中欢喜和欣慰。

在明代诗人邓云霄眼中,出伏的天气美景如画:“江行逢出伏,枫叶早知秋。霞带新鸿去,帆拖片两收。”出伏的日子,正逢坐船远行,落霞带着鸿雁飞去,船只收起了风帆,一切都显得安逸静美。

陈曦骏表示,夏去秋来,也会让诗人涌起年华易逝的感慨。

“莫道金风爽,萧萧起旅愁”,秋风带来的凉爽与快意也给邓云霄带来了离乡漂泊的忧愁,其实是慨叹时间过得太快,离开家乡已很久了。

“但喜暑随三伏去,不知秋送二毛来。”白居易说得更直接,“二毛”指两种颜色的头发,意思是白发增多。他为炎热的天气过去感到欢喜,但不知不觉,秋天到来,人也日渐老去。

这首《答苏六》是白居易送给朋友的诗作,那么对于时光的无法挽回该怎么办呢?“更无别计相宽慰,故遣阳关劝一杯”,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慰方法,只能在阳关曲中再劝你喝一杯酒。

其实季节辗转,沧桑变化是自然规律,还是应从容和乐观地面对。正如唐代齐己写的《新秋》:“始惊三伏尽,又遇立秋时。露彩朝还冷,云峰晚更奇。垄香禾半熟,原迥草微衰。幸好清光里,安仁谩起悲。”

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美好风景,迷人的露珠带来凉意,如山峰的白云变化奇妙。庄稼快熟了,稻田似在飘香;小草枯萎了,原野更显辽远。

在这样清净的时光里,潘岳(字安仁)为什么有悲伤之情呢?齐己就是要告诉我们:应该好好享受当下,欣赏秋天独特之美。

新华日报·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

上观号作者:交汇点

相关阅读